许多年以前,我第一次前往旗忠网球中心观赏ATP年终总决赛,那时,我为这座建筑的宏伟和周围森林与湖泊的自然美景所折服,但同时也深感交通出行的极度不方便。

同行的朋友是一位刚从国外归来的年轻女性,她充满信心地说,这样的地方迟早会发展起来。她预测,这一片区域会围绕体育产业进行开发,建成以别墅为主的度假型地产,甚至配套酒店、美食娱乐等一应俱全。然而,现在回头看,当年的上海敢在远郊建设如此现代化的网球中心,试图以此拉动整个区域发展。这份魄力是真正的“经济上行之美”,尽管后来现实并未完全按预期发展。
然而,时间的流逝证明了,经济发展也有起有落。如今的我因天气过于闷热和赛场距离太远而选择放弃亲临现场观赛。从位于南京西路的赛事官方酒店到旗忠网球中心,选手们每天都需要在这条超过70公里的路上徘徊往返。这份大赛的理想与现实,在十余年后依然没有取得很好改善。
与此同时,北京中国网球公开赛以8800万元票房创下纪录,武汉公开赛则借机推广中文教学,而上海的大师赛,却因为辛纳的遗憾退赛而在话题上失去了不少热度。在此背景下,中国网球赛事发展的现状值得进一步探讨。
北京的中网赛事,作为WTA1000赛和ATP500赛的结合,在其早期发展中留下了许多趣事。例如,那次北京看台上一位激动的观众赤膊挥舞着五星红旗飞奔场边,喊着“中国队加油”的场景,至今想起都令人忍俊不禁。但在经历专业人士和媒体团队的接管后,如今的中网赛事迅速提升了其品牌形象。今年大会期间,不再只是通过拉学生填场制造观赛氛围,而是更多地关注网球明星与观众的细腻互动,并赋予赛事更多的地域文化色彩。
北京管理团队甚至破例连续两年包机为男单决赛选手转送上海,以减少舟车劳顿,这种体贴让人心生好感。而上海大师赛却接连遭遇恶劣天气的挑战,从卢布列夫在现场拧出满满一袜汗水,到球员们在场上体能严重受限,再到辛纳最终因伤退出,气候条件和赛事安排的各种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这些遗憾令本届赛事成了上海赛事历史上争议较大的比赛之一。
上海作为中国网球市场的重镇,依然拥有亚洲唯一的ATP大师赛永久主办权,久事体育自然肩负着更多责任。但显然,仅有资源和底气是远远不够的。观众和选手反映的诸多问题,比如场馆距离、赛程时间安排以及公共交通的不足,都依然未见实质改善。赛事组织方若不能尽快聆听反馈并做出调整,难免会失去更多观众的支持和选手的信任。
在经济上行时期,办赛者往往秉持着一种开放心态,积极听取各方反馈,并努力将赛事办得更好。然而如今,当问题显现时,久事体育和ATP方面却显得有些消极回应,这种态度或许折射出更大的市场趋势和挑战。
网球在中国的发展仍处于相对不成熟的阶段,许多观众是因为最近几年的国际赛事或明星效应才爱上这项运动的。正如网球界所言,赛事运营难免会有不足,但重要的是如何不断改进。如果因为对批评的不满或一时的负面反馈便选择回避甚至固守己见,那么久事体育过去多年打造的赛事品牌也会因此蒙尘。
法国选手林德克内希在赛后的采访中直言上海的天气和空气质量让比赛变得异常艰难。虽然这样的意见引发了争议,但更多人愿意承认他说的并非全无道理。同样,美国球员纳瓦罗最近因热情粉丝的喜爱成为话题中心,即便她此前表达过一些对中国选手的看法,支持她的人依然坚持自己喜欢她的理由。

而在旗忠网球中心,当辛纳带着满脸痛苦无奈退赛时,那片赛场上超过一万名观众选择用掌声为他送去祝福。这一刻,网球的美好显现得淋漓尽致。